
在化工廠設備的日常維護檢修工作中,振動堪稱機泵的“隱形殺手”,不斷侵蝕著設備的健康,加速部件的老化進程。以往,傳統的檢修模式嚴重依賴檢維修人員的經驗來分析振動原因,這種方式不僅效率低下,還極大地增加了一線員工的勞動負擔。面對這一困境,氣化分廠落實“四種經營理念”,用“賺錢”思維去“花錢”,率先引入手持式振動頻譜分析儀,以數據驅動為核心,成功開啟了設備管理智能化、精準化的全新篇章,成效顯著。 數據賦能 精準定位設備問題根源 這款先進的手持式振動頻譜分析儀借助實時采集設備振動頻譜數據,如“CT掃描”般,能夠迅速且精準地鎖定問題根源。無論是設備找正偏差、動平衡失效,亦或是軸承磨損等問題,都能被它敏銳察覺。例如,氣化污水電機循環水泵曾多次振動超標,傳統檢修需三四人反復拆裝調試三四天,而該設備半天內即判定電機動平衡失效并完成檢修,徹底扭轉“經驗主導”的被動局面。 智能監測 推動檢修模式轉型升級 手持式振動頻譜分析儀的應用,成為機泵振動監測從“被動搶修”轉變為“主動預防”的關鍵轉折點。借助定期檢測和趨勢分析功能,操作人員能夠及時捕捉到設備性能劣化的早期信號,進而制定出科學、精準的檢修計劃,將設備故障扼殺在萌芽狀態。例如,有次灰水循環泵機封水壓力低,引發機封刺漏。在使用手持式振動頻譜分析儀檢測過程中發現,泵運行平穩,振動未超指標且無異響,軸承磨損指標偏高,不加干涉會出現被動損失。經分析,刺漏的機封水流入了軸承箱,分廠通過遮擋防護與潤滑油置換,設備平穩運行超30天至停爐檢修。應用后,機泵非計劃檢修次數銳減,維修成本與人員負荷同步下降。 便攜高效 革新現場設備管理模式 相較于傳統的離線監測設備,手持式振動頻譜分析儀以其輕便靈活的特性脫穎而出。操作人員可以隨時隨地對設備進行檢測,實時獲取準確數據,極大地提升了巡檢工作的效率與便捷性。截至目前,該設備已完成對十余臺關鍵設備的檢測工作,為裝置的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與技術保障。 為了進一步觀察設備運行狀態,目前分廠對關鍵設備例如高壓煤漿泵、灰水循環泵、除氧水泵等每月進行振動頻譜分析檢測,對振動情況、軸承磨損情況進行記錄形成統計數據,顯著提升了機泵振動問題的診斷效率,更有力推動了分廠設備管理向智能化、精細化方向持續邁進。 跨廠推廣 賦能設備管理智能運維 氣化分廠的成功實踐迅速形成示范效應,該先進技術在公司BDO分廠、合成分廠、動力分廠、磷銨分廠等推廣應用,通過對多臺設備開展振動頻譜分析,精準定位判斷,助力解決地腳螺栓松動、轉子動平衡失效等振動難題,還提前發現風機軸承早期磨損隱患并納入計劃檢修。隨著智能檢測設備的高頻次應用,公司設備管理實現從“被動維修”到“主動預防”的根本性轉變,設備可靠性顯著提升,一線員工工作負擔切實減輕。 創新永無止境,探索永不停步。手持式振動頻譜分析儀的成功應用,是氣化分廠以實踐創新破解生產難題的生動寫照。氣化分廠將繼續探索智能化工具與生產管理的深度融合,不斷探索新技術、新方法,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動力。(氣化分廠 楊軍輝)